当前位置:首页 >  资讯  > 正文

王瑢小说《告别的夜晚》出版:与自己告别,与过去告别

时间:2023-06-25 23:02:20     来源:新民晚报


【资料图】

新民晚报讯 (记者 徐翌晟)以“‘不确定性’是生活的常态”为题的一场新书分享活动在上海“思南文学之家”进行,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薛舒、《上海文学》杂志副主编来颖燕围绕青年作家王瑢的小说《告别的夜晚》进了对谈。

《告别的夜晚》由浙江文艺出版社·KEY-可以文化出版,收录了七篇讲述普通人生命暗流的故事。每个故事的主人公身份迥异,他们都被生活的“不确定性”所困,渴望摆脱日常生活的困境。

王瑢潜入日常生活,用诗化的语言,再现了掩藏在平静生活之下的风暴:直到离世都不相信自己病重的父亲;丈夫消失后,在房内不停挖地道的“疯女人”;从敬老院溜出,只为了给家人做一碗“过水面”的老人……俗常而平凡的生活往往更能呈现人生的本质,而书写本身也是对自我的更新。

来颖燕认为,我们的生活遍布不确定性。好的小说并不会简单地给读者留下一个开放式结局,而是会通过这种“不确定性”给予读者更多生活的感悟。文学评论家托马斯·福斯特曾提出“过分清晰会杀死小说”,来颖燕非常认同这一观点。在她看来,小说的所有优势就在于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。

作为小说家的薛舒,在阅读《告别的夜晚》时会不由自主地从“写作者”这一层面思考问题——“如果是我的话,我会怎么操作?”“我会写一个怎样的结局?”她最喜欢王瑢小说中没有被揭秘的那部分。这种需要读者不断挖掘的“不确定性”是非常迷人的。

除了“不确定性”,《告别的夜晚》的另一个特色是恰到好处地融合了北方方言,比如《室内地道》《乌金墨玉》中的主人公就经常蹦出一些太原方言。王瑢说,希望自己在书写过程中尽可能触及到南北的不同地域文化、民风民俗的相同和迥异之处。这样的处理,也让小说中的主人公更具有地方性,增添了小说的个人特质。

来颖燕则认为,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“地域性写作”“地方性叙事”,但真正好的“地方性叙事”并不在于往文本里拼贴民俗,也不在于将当地的事物拉出来作为一个地标,简单地粘贴在文本中。好的“地方性叙事”在于能够将整体连接起来,唤醒属于这个地区特殊的绚丽色彩。比如讲到上海,光提东方明珠、外滩是不够的。写作者如果提起外滩时,能让读者感到被黄浦江风吹拂的感觉,那才算成功。《告别的夜晚》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看似“无关紧要”的细节,将民风民俗、方言词汇等恰到好处地缝合到了小说里。

小说集的同名短篇《告别的夜晚》带有浓烈的自传色彩,王瑢也提及了这一点。她说,回忆是为了告别。作为一个写作者,她很幸运。一方面,她可以用文字保留过去的记忆;另一方面,她也可以通过书写回忆,与过去的自己告别,走向新的生活。她在写作时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自己的父亲。她说,当她写完《告别的夜晚》的最后一个字时感叹道:“爸爸,我终于把你放下了。”在她看来,人生就是不断回忆、不断和上一个阶段的自己告别的过程。

标签:

推荐文章